台灣檢疫追蹤方法 / 一統徵信社製作
新型冠狀病毒延燒全球,各國紛紛尋找遏止疫情方式,除了停止大型活動以外,有的國家已經逐步實施限制人民出入境、非必要不得出門等形同鎖國或鎖區的政策。就在上月韓國疫情爆發,網路輿論一面倒向韓國疫情將失控,不過相較於二月底的大爆發,韓國疫情如今已有趨緩的跡象。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8 日) 表示,南韓自一個月前出現多例社區傳播以來開發出不少富有創意的檢測戰略,逐步擴大抗疫實驗室規模,徹底追蹤與確診病例有過接觸的人員,設篩查所進行排查,安排疑似患者到定點設施隔離。通過一系列努力,南韓的確診病例數在近幾週內持續下降。
並說,南韓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檢測法很有創意,世衛組織願向其他國家推廣南韓的抗疫經驗
韓國疫情飆高原因
韓國首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出現在2020年1月20日,其後一個月內有零星確診案件出現。截至2020年2月18日時只有31位確診案例。
然而,在2020年2月19日疫情急轉直下,2020年2月19日到25日短短一個禮拜暴增了966個個案。當時輿情普遍將疫情惡化原因歸咎於韓國政府太晚實施對中國遊客入境限制,和大邱新天地教會在密閉空間的群聚感染。
自從2月18日的31個確診個案,一直到今天3月1日4212個確診個案,飆升速度之快引起了韓國國民巨大的恐慌。
對韓國疫情有研究的學者盧鴻金(韓國新安山大學教授),將確診個案飆高的原因歸納為韓國政府採「主動調查、全數檢疫」的方式,只要是新天地教會信徒(約三十萬人),都要接受各地方政府的追蹤、檢疫,因此當時檢疫出了大量新天地教會信徒的案例。
然而這樣大動作的檢疫程度未能防範疫情繼續升溫。在起初沒有限制人口流動的情況下,處於潛伏期的患者四處流動,連帶使得精神病院、軍隊、教會均發生了感染案例。
盧鴻金教授將以上兩個原因,判斷是韓國確診人數飆高的主因。
韓國快速的檢驗
韓國從第四大城市,同時也是疫情爆發點的大邱開始實施全面篩檢,針對每個可能暴露在病毒底下的民眾實施檢驗,無論有無症狀。結果目前一共篩檢了三十萬人,最高每天檢驗一萬例,目前韓國的死亡例仍低於1%。
韓國之所以能夠這麼快速的篩檢,這也要歸功於韓國所採取的檢疫方式「Drive thru」,即讓受檢人坐在汽車上接受檢查,一來減少病毒擴散,二來節省空間和時間。再來就是通過GPS追蹤確診人員的活動路線,以發現危險人群並提前處置
首爾醫療中心醫師洪基浩(Hong Ki-ho,音譯)表示,他認為韓國的檢驗正確率高達「99%」。他表示韓國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規定使用檢驗設備,「不遵循中國的檢驗方法」。
與韓國疫情幾乎同時期爆發,日本的檢疫方式與韓國大不同
和韓國同時爆發疫情的日本,檢測方式和韓國大不相同。
相較下,日本政府的檢驗標準則令民眾詬病。在疫情初期,日本僅檢測與武漢有關聯的民眾,錯失察覺爆發國內感染的早期徵兆。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日本檢測人數少於萬人,而當中有513人確診,部分病患在接受檢測的1週甚至10天之前,早已經因為出現症狀而就醫。
日本政府的做法,遭指責是為了保住今年夏天即將舉辦的東京奧運,刻意壓低確診人數。
不過,厚生勞動省官員佐原康之表示,實際原因沒那麼複雜,日本缺乏可以篩檢出武漢肺炎病毒、產生聚合酶連鎖反應的設備。他表示:「起初我們只能在國立感染症研究所進行檢測,現在擴大到大學、檢疫站與私人公司等。」
日本的重點放在篩檢的質而非量,集中管制受檢者。這解釋了為何韓國可以大量篩檢,但日本辦不到。
佐原康之表示:「我們做的檢測和韓國的不見得一樣,這種檢測在速度與精準度方面有很大差異。日本重視的是精確度。」
歐洲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採取了和韓國相近的檢驗方法
在歐洲疫情最嚴重、確診超過萬人的義大利,則採用與韓國類似做法,檢測所有可能與病毒有過接觸的民眾。
米蘭大學病毒學家普瑞奧斯科(FabrizioPregliasco)表示:「尤其是在傳染的初期,廣泛檢測的策略絕對是正確且合理的。當問題緩和後,當局可以再去評估狀況。」
她表示,對於盡可能徹底追蹤疑似病例,以及病毒的傳播方法,普篩是很有用的手段。
選擇了與韓國相近的檢驗方法,死亡率卻相差甚大
美國傳染病學專家塞普科維茨(Kent Sepkowitz)17日在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撰文,指出兩國最初受影響的患者之間存有巨大差異。
義大利多半是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史的民眾,這些人發展成重症的機率更高。久而久之義大利醫療體系不堪負重,更難收治需要救治的患者,進一步增高了死亡率。
而南韓只有20%感染者為60歲以上,受影響最大群體是20歲年輕人,約占感染病例的30%。
相較韓國,義大利的篩檢率較低,每百萬人中3850人次完成檢測,致死率為9.5%,即6千多人病亡,病亡案例有90%為70歲以上老年人。
台灣適合使用韓國大量篩檢的方式嗎?
現在有 10000 個人,當中沒病 9900 人、100 人有病,有病的機率為 1% ,檢驗的錯誤機率為 1% 。
沒病的 9900 人,檢驗結果:99 人有病、9801 人沒病。有病的 100 人,檢驗結果:99 人有病、1 人沒病。
檢驗結果合計:198 人有病,真正有病的為 99 人,一半是偽陽性。9802 人沒病,真正有病的為 1 人,0.01% 是偽陰性。
得出的結論:
- 真正患病的比例很低。
- 錯誤率不用多高,由愈大數量的樣本中檢驗出來的陽性,有愈高的數目會是偽陽性。
因此台灣現在要檢驗多少人,一個問題是台灣目前有多少檢驗能力,另一個問題是檢驗有什麼意義。
有很多方法可以降低偽陽性的干擾,可以替陽性的人重複檢驗,另外常見的作法是「要看脈絡」:有感染機會的人,實際有病的機率當然比較大,針對這些人檢驗,偽陽性的比例就會比較低,是檢驗上最最最基本的常識。
至於韓國採取大規模檢驗,是因為局勢跟台灣不一樣。韓國一開始群聚感染,許多地區出現獨立的確診病例後,可以預期有很多人被傳染。當林子裡的鳥太多的時候,亂槍打鳥比較划算,重點是先打到大量的鳥比較重要,這時打錯並不是優先考慮的重點。
結論
國家
|
檢驗人數
|
確診數
|
更新時間
|
百萬名
|
每千名受檢者陽性率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125,000
|
140
|
16-Mar
|
13,020
|
1.1
|
挪威
|
61,251
|
2,371
|
23-Mar
|
11,411
|
39
|
義大利
威內托
|
53,642
|
4,617
|
22-Mar
|
10,934
|
86
|
南韓國
|
348,582
|
9.037
|
24-Mar
|
6741
|
26
|
台灣
|
23,805
|
169
|
22-Mar
|
1,001
|
7.1
|
根據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舉每百萬名民眾中接受篩檢人數最高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6日數據)為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每百萬名民眾就有13020民眾接受篩檢,為全球最高,總共接受檢驗的人數為125000,每千名接受篩檢的民眾陽性率為1.1。
125000 名篩檢民眾裡共有137.5位陽性反應的民眾,然而確診人數有140名,也就是還是有低機率的偽陰率。
而台灣(22日數據)每百萬民眾中接受篩檢人數1001,共篩檢了23805名,每千名篩檢者有7.1名陽性。也就是說共有169名陽性,和資料更新(22日)時的確診人數一樣,幾乎沒有誤差值。
再看過來韓國(24日數據),總共篩驗了348582位民眾,是上述地區裡總篩選數最高的,每千名篩驗者共有26位陽性,也就是說,篩驗結果共有9063位陽性,對照韓國確診9037正確率約九成九,但仍有誤差的可能)
綜合以上資料,韓國疫情經驗和方式套用在台灣上,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台灣疫情指揮中心24日公布,共有215例,大多數為境外移入,本土案例37名,境外移入178名。台灣確診案例多數為外國輸入。目前已公開確診個案,雖有找不到感染源的少數案例,但已將其可能傳播的途徑都納進篩檢。雖然台灣已有本土社區傳染,離韓國那樣大規模的社區傳染還有一段距離。
台灣檢疫概念圖/ 一統徵信社製作
目前看來,台灣仍適合將篩檢重點放在確診案例的延伸接觸、回朔一萬六千名從歐洲、土耳其、埃及等國旅遊回台者以及一線救護人員,如果擴大檢驗到一般群眾,恐怕付出的成本太大,也容易造成較大的誤差值。日前記者在詢問指揮中心為何不學習韓國進行大規模篩檢時,指揮官陳時中也回答,為了避免偽陰患者在外傳播,因此先採取可能的有必要篩檢,同時也隨著目前疫情增加,會寬限檢測的標準。
陳時中以鑽石公主號做舉例說明,日本最早鎖定273 人要篩,篩完後發現陽性率很高,所以決定全船都要篩,但全船要篩,又沒辦法有適當環境讓陰性的人做隔離,未做好消毒,篩完後放回去,在裡面受感染後,他又以為自己是陰性,之後趴趴走又傳給更多人,就變全船有近2 成的人都被感染
綜上論述,普遍篩檢目前還不適合台灣狀況,然而各國大量檢測下仍保持高度準確度,卻值得台灣學習,以應變疫情變化。
無論如何,時時保持警惕,外出配戴口罩,常洗手仍是避免病毒傳染的最佳方式,將來清明連假將會是台灣返鄉的高峰,疫情指揮中心籲請社會大眾,可以在家線上追思或是分流祭拜分散人潮,避免尚未出現的病例在假期造成傳染。且記得配戴口罩,多洗手,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喔!
參考資料:
https://www.storm.mg/article/2413912 新冠肺炎》義大利、南韓為何死亡率相差甚遠?專家解析:最初爆發疫情的族群,足以決定國家的命運